南风窗谈安邦财新交锋:呼唤中国的“经济正义”
安邦财新交锋,呼唤中国的“经济正义”
南风窗记者谭保罗
“安邦董事长吴小晖有着极其特殊的“背景”,而财新传媒的胡舒立则是中国广受尊敬的媒体领袖。双方的交锋,最后必然以事实和公义来论是非曲折,阳光也应当会撒向中国金融领域的某些隐秘角落。”
这几天,中国财经界最大的焦点莫过于“神秘”财团安邦的股权问题。财新传媒先对安邦保险隐秘的出资模式进行了报道,并称之为股权“魔术”。之后,安邦则发表声明进行所谓“反击”。
安邦董事长吴小晖有着极其特殊的“背景”——这已被多个媒体进行过公开报道,而财新传媒的胡舒立则是中国广受尊敬的媒体领袖。双方的交锋,最后必然以事实和公义来论是非曲折,阳光也应当会撒向中国金融领域的某些隐秘角落。因此,对事件本身,我们暂时不做评判。
但交锋过程中,一些“信号”的隐现值得注意。安邦在一份声明中,主动提到了“民生银行”这一关键字。此前,包括安邦在内的股东曾陷入民生银行股权和董事会席位争夺。
民生银行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银行,但也是一家“是非”颇多的银行。2015年1月,该行党委书记、行长毛晓峰,涉嫌严重违纪违法,接受组织调查。2017年4月,其北京一家支行又曝出“30亿假理财”事件。
自从1996年成立以来,围绕这家银行的利益角力暗流就一直在涌动。现在,这家银行可能再次来到中国金融领域某些博弈的舞台中央。不只是民生。
按照可查的最新数据,截止2015年底,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 4262 家,民生只是其中最让人注意的一家而已。除了民生,显然还有更多的,围绕银行的利益瓜葛每天都在上演,只不过多数并没人关注到而已。
为什么是银行?这是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,不论在政治,还是经济层面,如果你要真正认识中国,银行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。因为,银行在中国长期扮演着“双重角色”,一重是经济,另一重是政治。
在经济层面,银行资产总规模为232.3万亿,分别等于15个保险业、11个信托业和25个公募基金业。换言之,中国人的主要货币资产都集中在银行。房产呢?同样和银行密切关联。在付清放贷之前,你的房子都抵押给了银行。当经济下行,你的个人房贷就是银行最优质的资产之一。
此外,银行还在经济层面承担着为实体经济融资这样的功能。但实际上,这种功能都是“老套路”或者说“大路货”般的功能,它们毫无新意,全球都一样,没有一点“中国色彩”。在中国,银行长期被忽视的功能是,它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,它在政治层面角色的重要性,丝毫不亚于经济层面。
在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中,一个国家推动经济发展有两种主要的手段,一种的是货币政策,一种是财政政策。货币政策的执行者是中央银行,而财政政策则是财政部来付诸实施。至于商业银行,并不直接参与这两个任务。最多,货币和财政政策会“间接”地影响商业银行的决策。
但在中国,商业银行参与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程度要高得多,原因并不复杂。在西方,商业银行都是私有的,或者说上市成为了公众公司,但股权分散,主要是被机构投资者持有,所以它们不是国家治理的工具。在中国,主要银行目前都是国有控股、央企控股或地方政府控股。
因此,某种程度上讲,在中国经济的增长过程中,长期存在着一种“中央政府-银行-地方政府”的三角关系。在这个关系中,主要由中央政府控制的银行系统,积聚天下的财货(资金),地方的竞争,则是创造足够优质的抵押品(比如土地、企业股权),然后再从银行系统获取资金,建设地方经济。
如何创造抵押品?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精髓之处。一直以来,中国地方政府有种现象叫“跑部钱进”,其实,“跑部钱进”一是为了直接拿到财政的转移支付,第二则是拿到项目的部委批文。因为,有批文,意味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“抵押品”的联合背书,银行更愿意放贷。
实际上,第二个“跑部钱进”才是地方更看重的。
道理很简单,国家的财政资金有限,对转移支付资金用途的监管也越来越严,但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创造能力则是无穷的,地方要多少,银行就有多少。
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,很大程度都来自于以上这种“中央政府-银行-地方政府”的三角式推动模式。实事求是地说,这是中国一种“制度优势”,它让一个人民长期吃不饱饭的国家,一举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。但是,这种模式也有两个副产品,它们会威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根基。
第一个副产品是内部通胀,在通胀威胁之下,中国人开始不断踩踏式抢房。而企业的利润表则被不断被高成本折磨,大量的实体资本不断“脱实向虚”。第二个副产品是债务风险,这一点就不用赘述了。比如,民营银行往往会成为大股东——民营财团的“提款机”。
目前,中国掀起了在银行业的大整顿,“金融强人”郭树清重回金融监管部门,担任银监会主席。整顿的方向是明确的,即阻断银行资金的空转套利,层层拆解债务链条,避免风险发生。
更重要的是,这种整顿还有一种“公平正义”的价值。它会一定程度收紧对银行信用货币创造的“金库咒”,这会暂缓通胀,本质上是对国民财富和对实体企业的捍卫。显然,这是中国当下最亟需的“经济正义”。
作者 | 南风窗副主编 谭保罗 tdb@nfcmag.com
【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南风窗”】
相关文章
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交出“非凡答卷”
根据公报,初步核算,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,比上年增长2.3%。预计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447元,比上年增长2.0%,连续两...
延迟退休会影响年轻人就业吗? 专家:没必要担心
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特聘专家、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说,退休年龄偏低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,渐进式延迟退休能够缓解就业和人口老龄化两方面的...
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 一揽子升级版举措将集中落地
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发展产业是关键。开年以来,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,系列重磅信号密集释放。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获悉,从中央部委...
北京新版医保目录启用 新增119种药品3月起可报销
3月1日起,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启用,119种药品被新增进入目录,29种调出,门诊特殊疾病达到17种,本市城镇职工、城乡居民等参保人员的看病...
外商投资法实施一年多 保障利用外资逆势增长4.5%
外商投资法实施一年多以来,为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营造了更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的投资环境,有力保障我国利用外资在新冠肺炎疫情巨大挑战下...
金融土地等措施系统发力:调楼市不松懈 全年以稳为主
从去年底至今,个别城市房地产市场有所升温。对此,多地出台了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,从打击投机炒房,到金融和信贷政策,再到土地出让规则的变化,调控...
2月PMI季节性回落 结构性货币支持政策有望持续
分析人士表示,春节期间市场需求下降,是导致本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指数下行的直接原因。但PMI整体连续12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,国内经济总...
2月份制造业PMI季节性回落 但仍保持12个月景气
2月份,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为50.6%,低于上月0.7个百分点,连续12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,制造业景气水平较上月有所回落。...
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101.6万亿元 同比增长2.3%
初步核算,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,比上年增长2.3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,增长3.0%;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5...
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超过17% 人均GDP连续两年超1万美元
2月28日上午,国家统计局公布了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,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为其作评读指出,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.6...
科技部:支持西部优质企业通过新三板、科创板上市融资
科技部25日印发《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“《意见》”)提出,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。实施“科技...
财政部:1月份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623亿元
财政部25日发布数据显示,2021年1月,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623亿元。其中,发行一般债券2127亿元,发行专项债券1496亿元,均为再...
“十三五”时期中国进口商品综合税率降了超四分之一
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司长姜峰25日介绍,“十三五”时期我国大幅降低了关税税率和增值税税率,进口商品综合税率由21.8%降到了15.8%,降幅达...
国家乡村振兴局亮相,挂上这块牌子意味着什么?
25日16时,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,“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”的牌子已经永久性摘下,“国家乡村振兴局”的牌子正式挂上。机构更迭背后,是...
骗保缘何“层出不穷”?透析医保基金监管“三两事”
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看病就医的“钱袋子”,有人却把医保基金看成“唐僧肉”,想方设法从中“滴漏渗透”,骗取医保基金。骗保手段有哪些?如何保护好“救...